close

image  
綬帶
是最能讓遺孀振作起來的安慰品

  
自從
1998年美國電影《搶救雷恩大兵》
奪下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後
已有一段極長的時間
沒有任何戰爭片
可以再獲此項殊榮
  
即便到了2020年
電腦動畫技術驚人的今日
回頭看《搶救雷恩大兵》中的實景特效
依舊不會感到一絲粗糙拙劣
可想而知為何這部電影
能在上個世紀末技壓群雄
儘管當年度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還是頒給《莎翁情史》
一個「同盟國」打不贏「莎士比亞」的概念

  
甫開頭的卅分鐘
《搶救雷恩大兵》就血實重現
「D日」的奧馬哈灘頭
散落著各式彈孔和士兵的斷幹殘肢
突顯出震撼的爆破特效
以及逼真的特殊化妝
加上演員靈巧演技
或英勇、或茫然、或恐懼、或絕望
讓人彷彿置身1944年的諾曼第
從不同人物的不同視角
目睹登陸作戰每分每秒的慘烈景象
  
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不僅帶領他的製作團隊「夢工廠」
為觀眾生產一個「惡夢級」的煉獄
更高明的是
先以戰場戲讓觀眾明白故事的殘酷背景
再用「一名母親看著報喪的軍車停下
並因此跌坐在房子門廊上」的文戲
敘述救援任務涵藏的悲憫動機
接著才開始交代:
高階將領如何「浪費」軍事資源
只為把一個親生兄弟全部戰死的士兵送回家
這類循序漸進的敘事技巧
無疑是讓《搶救雷恩大兵》
成為經典的一大助力
  
若說《搶救雷恩大兵》
是部數百萬字的史詩鉅作
那麼
2019年由英美合資的電影《1917》
大概只能算是一篇六百字的散文隨筆
然而這篇「散文隨筆」
竟能在時隔廿一年後
獲得和「史詩鉅作」同等榮耀
令人不禁好奇
究竟是什麼元素
使《1917》堪以和《搶救雷恩大兵》分庭抗禮
  
幾乎「一鏡到底」的拍攝創意
應該是《1917》能夠獲獎
最重要(但非唯一)的關鍵
  
電影學中的「長鏡頭」
指的是不切換鏡頭、不剪輯畫面
僅用一個長時間的「連續拍攝」完成整幕戲
隨著時間加長
除了演員演技與走位
攝影師、燈光師、收音師等工作人員調度
場景動線設計
都變得至關重要
而當「長鏡頭」貫穿一整齣戲
就能達成「一鏡到底」的成就
可是在過去一百多年漫長影史上
建立該項成就的作品屈指可數
其困難程度不言可喻
  
《1917》雖然標榜「一鏡到底」
當中還是可見零星且必要的「換幕」
尤其看過《戰慄空間》的觀眾
就能明白現在的電腦特效
也能偽造讓人難以看穿的同等效果
儘管如此
本片的拍攝手法
仍可體現極具特色的藝術價值
畢竟
《1917》始終聚焦在主角身上
不像其他電影還有旁支的故事軸線
廣義來說
已經符合「一鏡到底」的特質
  
相較《搶救雷恩大兵》
用諸多的場景、鏡頭與人物特寫
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悲壯
《1917》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說「英勇故事」
如果要稱之為電影
倒不如說是「實境直播」
觀眾猶如主要人物的「背後靈」
跟著主角穿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上
所有事件就像生活中的插曲
無法預期的發生、然後結束
所有演員就像路人過客一樣
突如其來的遭遇、接著離去
縱使主角被賦予軍事任務
都不是這部電影的核心
沒有甚麼龐大複雜的故事架構
也有沒有轉折起伏的劇情發展
一切就像日常紀實
  
只不過
這一日常紀實
是發生在1917年
當時整個歐洲都被困陷在「壕溝」裡
  
一戰初期的「西線戰場」
原先德法兩國指揮官
都以為戰事短期內就能結束
所以只下令挖掘簡易型的臨時戰壕
當作軍隊集結點與攻擊發起線
孰料
機槍的持續改良
搭配碉堡、火炮、地雷、鐵網的大量設置
使騎兵與步兵的傳統衝鋒戰術
就像飛蛾撲火似的
未能迫近敵方陣線即遭殲滅
而坦克、轟炸機等破陣型武器
當時尚未發明
(人類首輛坦克Mark I於1916年開始服役
但到一戰結束都未量產
也來不及成為戰爭主力)

在我軍無法前進
敵軍亦無法靠近的僵局中
雙方只好各自修築複雜且具系統的壕溝
由瑞士一路延伸至比利時
(其複雜程度已到要幫壕溝分段命名才能避免士兵迷路)
  
期間
德國與英法聯軍的將領
都曾企圖攻陷對方陣地
卻只換來慘痛犧牲
而持續三年(1914年至1917年)的對峙
也讓基層士兵普遍厭戰
加上冬天的寒冷氣候
與壕溝裡的潮溼泥濘
凍傷壞疽成為比敵軍子彈更折磨人的利刃
  
然後
故事發生的前一年
也就是1916年7月1日到11月18日間
一戰史上最淒厲的「索姆河戰役」爆發
在戰場上衝鋒陷陣遭當場擊斃的官、士、兵
以及後送至醫療中心
卻因抗生素尚未問世而併發感染身故的病員
德、英、法總傷亡概估約為130萬人
兩個陣營壕溝間的寬廣地帶
因此布滿大大小小的彈坑
還有數萬具無法處理
僅能任其腐敗、散發惡臭的屍首
歷史上特將敵我壕溝間的前線地帶
稱之為「無人區」
即因「無生人敢踏入、踏入則無生人」之故
  
所以劇中才有一幕:
已經上陣衝鋒的人
最後如果沒出現在戰地醫療中心
大概就是陣亡
  
《1917》既無英雄事蹟
也沒有大規模的戰爭場面
正因為這種純粹簡單
觀眾更能深刻專注地伴隨主角腳步
穿越劇組精心打造的每個場景
感受戰事的無常與殘酷
並理解主角之所以不想回家
是因為每次收假與家人分開
都無法確知此行
到底是暫離抑或永別
  
另外
黑暗中被戰火照得通紅的夜空
不真實到近乎奇幻的光影景象
又或者鏡頭跟著主角
毫無秒差地一同跌落河裡
這種令觀眾瞠目結舌的炫技拍攝
都能讓人沉醉劇中無法抽離

arrow
arrow

    就愛咩咩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