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45年8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自波蘭戰役開始
即將進入第六個年頭
隨著盟友德國投降
東京大空襲造成皇居燒燬
沖繩戰役慘敗讓美軍迫近日本本島
廣島、長崎原子彈強大威力的震攝
以及原先寄予反擊希望的關東軍
在轉瞬間遭蘇聯擊潰
(蘇聯雖屬同盟國
卻等美國使用原子彈後才對日本宣戰)

經過一連串重擊
大日本帝國已走入窮途末路
作為國家名義上的領導人
日本天皇決定向同盟國投降
並責成首相鈴木貫太郎
召開數次最高戰爭指導會議
討論投降的時機、條件等相關細節
  
雖然大勢已定
二戰期間實質掌控日本政策主導權的軍部
特別是在日本本島還保有一定軍力的帝國陸軍
依舊對「本土決戰」抱持憧憬
當獲悉天皇於御前會議表明接受波茨坦條約
並即將於8月15日正午
放送宣讀「終戰詔書」的錄音時
部分陸軍少壯派參謀因而策畫發動「軍諫」
以清除天皇身旁讒佞份子為號召
企圖阻止政府高層
向日本國民和世界各國「宣告投降」
歷史學家稱此為「宮城事件」
  
2015年的日本電影《日本最漫長的一天》
即以當時的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役所廣司飾演)為關鍵人物
描述整起事件的時代背景與經過
並勾勒出日本戰時政治體制下
內閣與軍部的對立
陸軍和海軍的衝突
還有天皇、官員、百姓對戰爭觀點的巨大分歧
  
特別的是
電影提到清巌宗渭的偈語「狂人走、不狂人走」
字面意思是:
「當狂人飛奔
一般人也會跟着跑」
如果用正向注釋
可理解成「積極熱情能夠帶領鼓舞群眾」
但若從負面寓意來看
「瘋狂者將挾持群眾墮入瘋狂」
恰好映照日本軍國主義對軍事征服的狂熱
既讓日本領土擴張至國史上最大
亦令全國國民陷入毫無退路的戰爭泥沼中
  
劇中另有一幕戲
是東條英機煽動下級軍官畑中健二(松坂桃李飾演)等人
替後來的「宮城事件」點燃火苗
但史實上
東條英機早在1944年菲律賓海海戰失利時
就已被偋除在政治權力核心之外
劇情如此安排
應該是使其作為抽象軍國主義的具象代表
藉由東條英機的形象
暗喻軍隊遭受「狂人」日本法西斯主義操控
令傳統武士道精神受到扭曲
而出現「不狂人」盲目追隨「狂人」的現象
  
《日本最漫長的一天》
並非一般生硬的歷史題材電影
儘管有美化阿南惟幾與畑中健二之嫌
但在兼顧劇情張力的同時
仍保留多數史實原樣
並簡明扼要的繪述出「宮城事件」
紀錄大日本帝國崩頹前的模樣
同時也反映日本人於終戰前夕截然不同的心境
(大日本帝國於終戰後改稱「日本國」)
  
對於日本文化或二戰歷史有興趣的人
是部值得一看的劇情類電影

arrow
arrow

    就愛咩咩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