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生換個視野吧
對樓下的路人來說
20萬是筆鉅款
但從這裡來看
不過芝麻綠豆大

  
2016年的法國電影《巴黎交易員》
取材自2008年爆發的「魔鬼交易員事件」
主角當年是法國興業銀行旗下的小交易員
負責操作歐洲股票指數期貨的買賣
故事從他擔任助理開始
一路受到主管的鼓勵、教導與提拔
從為了擔心賠掉20萬歐元
而遲遲不敢動手下單
直到最後未經銀行授權
私自動用500億歐元進行違法交易
自「凡人」成為「魔鬼」的心路歷程
  
先前就曾耳聞這起事件
當時只是覺得瞠目結舌
無法理解為何這名交易員心臟如此大顆
直到這部電影問世
很仔細地揭露不為外界所知的事發經過
  
原來
超額使用資金在交易員間
是常常被觸犯只是不會明說的禁忌
如果僥倖幫公司賺到錢
僅能撈得一點點不對等的「蠅頭獎金」
以及主管的「口頭嘉勉」
然後下個年度的績效門檻也會順勢被調高
一種能者多勞、能者多癆的概念
但若不幸賠錢
就是違法交易、後果自負
輕者掃地出門
重者掃地出門再加控告背信詐欺
  
主角每次都很準確的押對市場走勢
雖然總是違法超額交易
卻為公司獲利不少
主管對此也是睜一眼、閉一眼
嘴巴先是臭罵一頓
接著再給予加薪獎勵
就這樣越玩越大、越賭越狂
主角終於迷失在龐大的金錢遊戲之中
  
劇中對金融交易員身心飽受極大工作壓力
只能利用各種脫序行為來紓壓
刻劃得淋漓盡致
甚至還忠實呈現
交易員們慣性失眠、胃潰瘍兼吐血的常見職災
也對銀行有意無意的默許
以及事發之後完全撇清責任的行為
做出相當程度的批判
  
儘管《巴黎交易員》使用不少專業術語
卻沒有仿效同年美國電影《大賣空》
用簡單的比喻來解釋過度專業的名詞
但前者整體的娛樂效果
依舊勝過後者
也更淺顯易懂
  
話雖如此
《大賣空》、《巴黎交易員》
再加上2011年的《黑心交易員的告白》
這三部電影不論孰優誰劣
同樣都是金融從業人員或一般投資者
應該朝聖一遍的「金錢遊戲」類型作品
特別是那些在2008年
一起飽受「風暴」摧殘
傷過痛過的我們
或許更能體會箇中血淚
  
附帶一提
500億歐元是啥樣概念?
2008年《富比士》列出的世界首富
剛好是鼎鼎大名的投資聖手-華倫巴菲特
當年所估算出的身家總值大概是620億美金
再依該年度美金兌歐元的匯率換算
約等同477億歐元
竟比魔鬼交易員偷偷超支的金額還少!
  
《巴黎交易員》原始片名為《L'OUTSIDER》
對岸則翻成《局外人》
事實上
outsider除了有局外人、門外漢的意思
也會被拿來指稱「取勝希望渺茫的參賽者」
法國電影罕見的不取法文片名
應該就是想玩「雙關語」的文字遊戲
可惜兩岸片商都沒能抓住這梗

  
  
  
  
  
  
  
  
  
  
結論:
投資有賺有賠
申購前請先找個交易員背黑鍋

 
arrow
arrow

    就愛咩咩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