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腦有第一時間想要看見的東西
這是無法左右的
所以你總會本能性地對事物某一面
存在盲點

  
近幾年來

用各種形式談論黑人文化與種族問題的電影很多
例如超能英雄電影《黑豹》
或是驚悚片《逃出絕命鎮》
相較之下
《盲點》選擇採用比較簡單的方式
平舖直敘地描述一對死黨的日常
  
當初之所以想看《盲點》
是因為這部電影入選日舞影展開幕片
以及獲得美國波士頓獨立電影節觀眾票選獎
大受各方影評讚賞
可是在觀看前上網查劇情簡介時
看到「嘻哈」兩字
忽然有點遲疑:「饒舌音樂劇」會是好選擇?
  
結果證明
我險些陷入一種「盲點」
以為演員演到一半會開始讓人出戲的唱著歌
但其實這部電影非常獨特
甚至比《黑豹》和《逃出絕命鎮》更令我喜愛
尤其呈現「偏見」的手法
絲毫不輸奧斯卡得獎電影《意外》
  
《盲點》說的是美國奧克蘭市的一個黑人
僅剩三天就能脫離緩刑約束
但他的白人死黨卻老是毫不經意地惹些小麻煩
加上某天回家途中
親眼目睹一起白人警察槍殺黑人事件
更讓黑主角情緒壓力堆疊至崩潰邊緣
  
故事發生地位於美國加州的奧克蘭
白人約佔區域人口34%
黑人28%、拉丁美裔26%、亞裔17%
擁有兩種或以上血統者則佔6%
《盲點》的主角設定剛好一黑一白
黑主角他媽的男友是亞裔
白主角的老婆是黑人、小孩當然擁有雙血統
巧妙展示奧克蘭的種族多元複雜情況
  
而兩人任職於搬運公司
每天幫業主打包離開這個地區
背後隱含的又是奧克蘭面臨的另一個社會問題:
二戰期間的奧克蘭
因為戰爭需求而廣設的船廠和罐頭食品廠
為城市帶來商機與勞動人口
但隨戰爭結束
工廠關閉造成就業機會缺乏
帶動人口外移的後果
就是讓奧克蘭淪為貧窮與罪犯的聚集地
2015年該城更被美國聯邦調查局列為全美第三危險都市
  
還有..
劇情提到當地警局
招募其他區域白人擔任警務工作
也加深奧克蘭種族對立情況
2009年就曾發生白警射殺黑青年事件
(該事件曾被拍成電影《奧斯卡的一天》)
引發多次街頭示威抗議
最後還演變成暴動
所以黑主角才遭前女友譏諷:
如果你和愛惹麻煩的白人走一起
警察來了會開槍射誰?
  
除了種族衝突之外
《盲點》也探討文化歸屬議題
白主角被稱為nigger卻不以為意
但又不願用該詞稱呼身為死黨的黑主角
滿口饒舌的他雖然是土生土長的奧克蘭人
卻因為膚色
被當地老黑誤認成隨科技公司遷入而人數日增的外來族群
這些外來客帶來的雅痞式生活
衝擊奧克蘭原有的生活型態
早讓白主角一肚子火
而今卻被當成自己最厭惡的族群
愛惹是生非的性格立刻引爆
然而
其歇斯底里’的表現
終究只是想掩蓋對文化與身分認同的不確定性和自卑感
反而是努力想改過前非的黑主角
對於警察的畏懼總是溢於言表
可是又離不開也拒絕不了暴躁白主角的邀約
  
上述這些「奧克蘭文化」
正好為《盲點》提供絕佳舞台
又或者應該說
《盲點》忠實地體現「奧克蘭精神」
這也是本作品優秀並值得推薦的一大主因
  
電影最後以一瓶10鎂貴鬆鬆
看起來噁心、聞起來想吐
但喝起來味道竟不錯的蔬菜汁(這算爆雷?)為結論
闡明人們常囿於成見
大至種族文化、小至吃喝玩樂
若不能仔細觀察、多方思考
往往困陷於盲點而渾不自知

arrow
arrow

    就愛咩咩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