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成功不是結局
失敗亦非災難
堅持的勇氣才是至關重要!

  
2018年的電影《最黑暗的時刻》
故事主要發生在另一部巨作《敦克爾克大行動》前夕
英國籍的導演喬萊特
不採用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多軸視角
亦未透過撕裂時間線的奇異方式敘事
僅聚焦於單一人物
以平鋪直敘的方式引領觀眾
追隨著名二戰領導者之一
前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的腳步
感受德國納粹席捲歐陸、步步進逼
高層貴族面臨大戰在即、要戰或和的躊躇猶疑
以及大英帝國在風雨飄搖的汪洋中載浮載沉的困境
  
說白了..
這部電影根本就是英倫版的《舌戰群儒》
也就是三國演義的章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當時曹操已定荊州
一派隨時南下吞併江東的態勢
但以張昭為首的大批文官卻力主談和
而主公孫權依舊舉棋不定
  
英王喬治六世宛如孫權
前任首相張伯倫恰似張昭
唯一迥然不同的是
「英倫版」沒有才思敏捷、滔滔雄辯的諸葛亮
只有甫剛就任的菜鳥首相邱吉爾
一個過往履歷超級難看
煮什麼菜就砸什麼鍋
被冠上滿滿負評的二流政治人物
  
前任首相張伯倫在其任內
無視希特勒對周邊國家的侵略意圖
積極主張綏靖政策
原本要接替張伯倫首相職務的哈利法克斯伯爵
更是想方設法要逼迫邱吉爾上談判桌
當時不只英國統治高層瀰漫這種氛圍
其實就連美國國會
為了避免再次陷入國際紛爭
業已通過一系列中立法案
所以劇中才有那麼一幕:
邱吉爾打電話向美國總統兼摯友的小羅斯福求援
但羅斯福只表示幫QQ愛莫能助
最後勉強擠出一個鑽美國法律漏洞的點子
要邱吉爾派馬車到加拿大邊境
非正式地間接接受美國提供的物資
  
正因國際政治情勢如此險惡
突顯出主角的孤立無援
讓《最黑暗的時刻》前半段
有股沉重壓抑的鬱悶
不過..
2018年的新科影帝蓋瑞歐德曼
藉由戲劇張力十足的猛爆式演技
將脾氣暴躁的邱吉爾演得活靈活現
卻又同時能夠巧妙呈現
邱吉爾面臨重大決策前
內心的不安與困惑
地鐵上穩重地朗誦著鼓舞眾人勇氣的詩篇
以及國會慷慨激昂的主戰演講
使觀眾彷彿化身當年的英國小老百姓
渴望爬出漆黑泥沼、穿越幽暗迷霧
重新振奮精神
迎接即將到來的邪惡挑戰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就愛咩咩叫 的頭像
    就愛咩咩叫

    就愛咩咩叫

    就愛咩咩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